close

治療憂鬱症?~請先讀精神科先修班!

2011/02/26 07:40

 

台灣人已成為世界病夫

看病次數 是世界第一!

是誰穿著上帝的外衣而行撒旦作為?

搶救自己的健康,切莫請鬼開藥單!

 
 

  
成人健檢納入憂鬱症、測腰圍
  
 
中時 2011/01/04邱俐穎台北報導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宣布,B肝抗原、C肝抗體、腎功能、腰圍、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及憂鬱症等多項篩檢納入今年成人健檢項目,讓民眾能早日揪出身體的不健康因子,及早治療,預估今年四月施行。
 
 
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表示,今年健檢項目就將加測腰圍,和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有望搭配現行健檢已測量的血壓、空腹血糖值及三酸甘油脂,完整檢測代謝症候群的五項指標,提醒民眾是否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而為讓民眾免「肝」苦,目前健檢也將對四十五歲以上成人納入B肝抗原、C肝抗體的檢驗。為揪出潛在洗腎病人,今年成人健檢檢驗報告會顯示腎功能,提醒民眾清楚是否為慢性腎臟病患者。
 
 
 
 
曾有一位診所的營運長和我談過她曾聘用一位醫師,這位醫師是從日本回來的醫師,她對這位醫師的醫術與醫德毫不懷疑,舉例來說,曾有病患向這位營運長投訴這位醫師:今天我來看病,醫師都沒有開藥給我,這個醫師到底會不會看病?
 
 
營運長私底下找這位醫師瞭解問題所在,這位醫師一方面感到生氣,另一方面也頗感無奈。
 
 
醫師回答:他是來看病的,並非來拿藥或者打針的,他須不須服藥,有醫師的專業來幫他,他只是小感冒,為何要服藥?大部分的醫師自己感冒也都不服藥,這動不動就要打針服藥,到底是誰養成的習慣?
 
 
在強調效率的現代人來說,連生病也希望能快速將症狀消除,但是對身體來說,許多疾病原本就有其病程若只是想一味抑制症狀,早點讓症狀消除,表面上好像是疾病快速痊癒,然而對身體而言,並非好事....
 
  
以感冒來說,有不少看病的人有這種經驗:到過一些診所看病後,以後吃別加診所的要都吃不動了(改善有限)這就是有些醫師為了要達到讓症狀快速消除,因此下藥來的比一般醫師建議的治療原則多且重,結果導致該患者的自癒力越來越差,藥越來越多,健康卻越來越糟!
 
  
以腸胃炎來說,若有腹瀉,腸胃科醫師大多不會去強力止瀉,因為對身體來說,瀉肚子是要把腸道及身體的髒東西排出來,因此若是馬上止瀉,反而會造成髒東西堆積於體內,日後反而要花更大的代價來處理。
 
 
類似的狀況最近浮上枱面,也就是在成人健檢項目中加入憂鬱症篩檢,這不禁讓人感到有些憂心。憂鬱症的篩檢祇是填一些問卷,看看統計的分數是否有超過,以此來作為是否有憂鬱症的認定,其實很容易流於該診斷的浮濫
 
  
過去,我在門診也曾問診到類似個案:這位女士到一般診所看診,醫師看診之後,順便請她填憂鬱症篩檢量表,填妥之後,醫師看了以後,發現分數超過,於是也順便開了抗憂鬱劑藥物給她
 
 
不知情的她吃了一段時間,覺得有副作用,不想再服藥,但驟然停藥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藥物戒斷反應,非常生氣的是,醫師在開抗憂鬱劑時,完全未告知她,同時也未告知抗憂鬱劑到底有何副作用以及停藥可能會發生的戒斷反應。
 
 
對一般開業醫師來說,大多只靠憂鬱症量表即所謂的憂鬱症診斷標準,不管憂鬱症篩檢量表或者憂鬱症診斷標準,都是現象,原因何在?
 
 
很遺憾地,大部分的醫師對憂鬱的成因所知相當有限,他們所被告知的血清素不足或者正腎上腺素不夠,這又是無法以實驗室檢查來測量的,因此看到分數過多,隨手開上抗憂鬱劑的機會其實大為提高。
 
 
而對患者服用抗憂鬱劑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和戒斷反應,一般醫師的瞭解更是有限。開立抗憂鬱劑並非精神科醫師的專利,在美國,大部分的抗憂鬱劑是一線的非精神科醫師所開出來的,這背後的原因值得玩味深思。對這類議題探討有興趣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提醒大家,作成人健檢時,憂鬱症篩檢自己可以決定要填或是不填,憂鬱症背後有其成因,被診斷或者懷疑有憂鬱症,應該先接受完整的身體檢查,找出可能的原因,以下有文章可參考,但我要強調並非只有這些原因而已:
 
 
 
 
 
若能再利用功能性醫學來幫助找出可能的原因,直接針對根源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大家也可以參閱功能性醫學名醫馬克‧希曼醫師的個人生病經歷,瞭解要處理憂鬱症並非藥物不可,甚至有更根本的完整治療方式:
 
 
 
 
想對抗憂鬱劑的相關資料瞭解的人可參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